|
木蘭花(般涉調) / 作者:張先 |
人意共憐花月滿。
花好月圓人又散。
歡情去逐遠云空,往事過如幽夢斷。
草樹爭春紅影亂。
一唱雞聲千萬怨。
任教遲日更添長,能得幾時抬眼看。
|
|
木蘭花(般涉調)解釋: 《木蘭花(般涉調)》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們共同憐憫花和月充滿了人們的情感。花美月圓,而人們卻散開了。歡樂的情感隨著遠云空飄散,過去的事情如同幽夢一般消散。草木爭相綻放紅色,映照出混亂的影子。一聲雞鳴中包含了千萬的怨恨。任憑時間過得再慢,也不能再增加多少長久。我們何時才能抬頭去看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花和月為象征,表達了人們共同憐憫的情感。詩中描述了花美月圓的景象,但人們卻散開了,這可能暗示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疏離。歡樂的情感隨著遠離而消散,過去的事情如同幽夢一般破碎。這里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更迭的感慨,暗示了人們對逝去時光的回憶和遺憾。
詩中提到的草木爭春和紅色影子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蓬勃生機和繁榮景象。一聲雞鳴包含了千萬的怨恨,可能指向人們的不滿和憤慨,暗示了社會環(huán)境的不公和矛盾。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疑問,他提出了一個反問句,問自己何時才能抬頭去看看,似乎在探討人們是否應該抬起頭來,正視現(xiàn)實,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花月景象的描繪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折射出了詩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