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琳老題溪上小軒 / 作者:毛滂 |
小檻閒風物,高僧秀肺腸。
隔溪通竹色,開戶納山光。
撥雪晨蔬瘦,燒松午茗香。
淵明歸賦急,聊復此徜徉。
|
|
訪琳老題溪上小軒解釋: 《訪琳老題溪上小軒》是宋代詩人毛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來到溪邊小軒,小欄桿上是靜謐的風景,高僧品味著美麗的山水。隔著溪水看到竹子的翠綠色,打開門戶迎接著山光。清晨撥開積雪,采摘些清淡的蔬菜,中午燃燒松木煮茶,香氣四溢。忙于賦詩的淵明匆忙歸來,只好在此悠然自得。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造訪琳老所居住的溪邊小軒的景象。小軒周圍的自然環境安靜宜人,高僧欣賞山水之美。溪水分隔,透過溪水可以看到對岸竹子的翠綠色。打開小軒的門戶,迎接進來美麗的山光。詩人清晨撥開積雪,采摘一些清淡的蔬菜,中午燃燒松木煮茶,散發出誘人的香氣。然而,忙于創作詩作的淵明匆匆歸來,只好在這里悠然自得,安心享受這片寧靜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清新宜人的山水景色,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詩人通過描寫小軒的風物,展示了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氛圍,小軒旁的高僧更是將此地的美景品味得淋漓盡致,凸顯了他們對自然之美的敏感和領悟。隔溪通竹色,以簡練的形容展現了竹子的翠綠色,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開戶納山光,揭示了詩人敞開門戶,歡迎山光進入小軒,彰顯了與自然的親近與融合。撥雪晨蔬瘦,燒松午茗香,通過描繪清晨撥開積雪采摘蔬菜,中午燃燒松木煮茶的情景,展示了詩人在這片寧靜中過著簡樸的生活,并流露出對自然的熱愛和感恩之情。最后,詩人提到忙于賦詩的淵明歸來,仍然選擇在這里悠然自得,表達了對閑適與寧靜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描繪了自然山水與人的和諧共生,以及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淳樸生活的向往,給人以一種寧靜、舒適、宜人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