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月 / 作者:毛滂 |
柳梢地面絕微風,一片寒光萬里同。
冰骨直疑潛里換,塵心都覺坐來空。
蚌胎有露珠成顆,蟾窟無云玉作宮。
莫怪幽人吟到曉,不知清興自無窮。
|
|
對月解釋: 《對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毛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柳梢地面絕微風,
一片寒光萬里同。
冰骨直疑潛里換,
塵心都覺坐來空。
蚌胎有露珠成顆,
蟾窟無云玉作宮。
莫怪幽人吟到曉,
不知清興自無窮。
詩意:
這首詩以對月亮的描繪為主題,通過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現了他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月亮被用來象征寂靜、純潔和遠離塵囂的境界,詩人通過與月亮的對話,表達了對人世間虛妄和浮躁的厭倦,以及對清凈和自由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思考。首兩句“柳梢地面絕微風,一片寒光萬里同。”描繪了夜晚的寧靜景象,柳樹輕飄的枝葉和月亮的寒光相映成趣。接下來的兩句“冰骨直疑潛里換,塵心都覺坐來空。”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內心的掙扎和迷茫,他感到自己的內心已經變得冷漠而空虛。
接著,詩中出現了一些象征意味比較明顯的形象,比如“蚌胎有露珠成顆,蟾窟無云玉作宮。”這里的蚌胎和蟾窟分別象征著純潔和寧靜,而露珠和玉則象征著清凈和高貴。這些象征形象的出現,進一步強調了詩人追求內心清凈和遠離塵囂的心境。
最后兩句“莫怪幽人吟到曉,不知清興自無窮。”表達了作者對幽居之人的理解和贊賞,他認為那些在寂靜中吟詠的人,能夠體驗到清凈的快樂和心靈的升華。這也暗示了作者對自己內心追求清凈和自由的態度,他認為這種追求是無窮無盡的,可以帶來無限的喜悅和滿足。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內心境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象征形象的運用,展現了對清凈和自由追求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