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惠澄從余學詩 / 作者:毛滂 |
花開花落古東溪,賸馥殘膏今在誰。
后世那能接光焰,上人聊復問藩籬。
散花高座真無事,乞食空腸僅不饑。
急喚清風下佳樹,盡吹塵土出詩脾。
|
|
僧惠澄從余學詩解釋: 《僧惠澄從余學詩》是宋代詩人毛滂所作,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花開花落古東溪,
TheflowersbloomandwitherintheancientDongxiRiver,
賸馥殘膏今在誰。
Whonowpossessesthelingeringfragranceandremnantsofthepast?
后世那能接光焰,
Inlatergenerations,whocaninheritthebrillianceandsplendor,
上人聊復問藩籬。
Asthemonkinquiresaboutmundanematters?
散花高座真無事,
Sittinghighabove,scatteringflowers,trulywithoutconcerns,
乞食空腸僅不饑。
Beggingforfood,anemptystomach,barelyavoidinghunger.
急喚清風下佳樹,
Urgentlycallingfortheclearwindtodescenduponthebeautifultrees,
盡吹塵土出詩脾。
Blowingawaythedustandrevealingtheessenceofpoetry.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僧人惠澄學習詩詞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于詩詞創作與傳承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描述了花開花落的景象,通過古東溪的意象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變遷。接著,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過去的文學成果和精神財富如今歸屬于誰?這個問題反映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擔憂,以及后世是否能夠真正領悟和繼承前人的光焰。
第三、第四句以僧人的視角展開描述,表現出僧人身處高座,以散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散花高座意味著超脫塵世,沒有世俗的瑣事困擾,而乞食和空腸則表現了僧人的清貧和苦行。這里詩人通過對僧人形象的描繪,探討了詩人追求藝術和境界的心態和態度。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清新風景和自然力量的渴望。作者希望清風能夠吹散塵土,激發出詩人內心深處的靈感和情感,從而創作出真正具有詩意的作品。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于詩詞創作和文化傳承的關切,同時也展示了對于自然和藝術的向往和追求。通過對僧人形象的運用,詩人進一步探討了詩人與世俗之間的關系,以及追求藝術和內心愿景的矛盾與困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