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務亭作) / 作者:毛滂 |
碧浸澄沙上下天。
曲堤疏柳短長煙。
月明不待十分圓。
鑿落未空牙板鬧,闌干久憑夾衣寒。
嬋娟薄幸冷相看。
|
|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務亭作)解釋: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務亭作)》是宋代詩人毛滂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以及對其詩意和賞析的分析:
碧浸澄沙上下天。
在澄凈的河沙上,碧綠的水面延伸至天空。
曲堤疏柳短長煙。
蜿蜒的堤岸上,稀疏的柳樹在煙霧中變短變長。
月明不待十分圓。
明亮的月光并不完全圓滿。
鑿落未空牙板鬧,
敲打聲未停止,噪音仍在回蕩,
闌干久憑夾衣寒。
久久地依靠在窗欞上,感受到夾衣的寒冷。
嬋娟薄幸冷相看。
美麗的月色與冷漠互相對視。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秋夜的感慨和情感。詩中的"碧浸澄沙"形象地描繪了河水清澈而明亮的場景,與后文的"曲堤疏柳短長煙"相呼應,創造出一種寧靜而溫和的氛圍。然而,詩中的"月明不待十分圓"表達了月光并不完美圓滿的意象,折射出作者對現實世界的感嘆。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一種喧囂和寒冷的氛圍,"鑿落未空牙板鬧"和"闌干久憑夾衣寒"揭示了一種不安定和寂寞的感覺。
最后一句"嬋娟薄幸冷相看"則通過對月亮的擬人化,表達了作者對冷漠和孤獨的感受。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和對人生的思考。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對世界的獨特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