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會宗園初見梅花) / 作者:毛滂 |
映竹幽妍,臨池娟靚。
芳苞先暖香初娠。
南枝微弄雪精神,東君早寄春音信。
奔月仙標,乘煙遠韻。
玉臺粉點和酥凝。
從來清瘦可禁寒,為誰早把霞衣褪。
|
|
踏莎行(會宗園初見梅花)解釋: 《踏莎行(會宗園初見梅花)》是宋代詩人毛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踏莎行(會宗園初見梅花)
映竹幽妍,臨池娟靚。
芳苞先暖香初娠。
南枝微弄雪精神,
東君早寄春音信。
奔月仙標,乘煙遠韻。
玉臺粉點和酥凝。
從來清瘦可禁寒,
為誰早把霞衣褪。
譯文:
走在嫩綠的草地上,映照著幽靜的竹林,臨近清澈的池塘,嫵媚動人。花苞先開放,溫暖的香氣初次孕育。梅花在南枝上輕輕搖曳,仿佛雪花般靈動,早春的音信已經被東風送來。宛如仙女般飛馳著,乘著輕煙的遠韻。玉臺上灑滿了粉末,柔軟而凝固。自古以來,清瘦的身姿可以抵御嚴寒,為了誰早早地脫下了霞衣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初春時節的梅花為主題,展現了梅花的嬌美和清雅。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中的一幕幕景色,從映竹的幽靜到臨池的娟靚,再到梅花的盛開,通過形容詞的運用,使得整首詩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詩中的梅花被賦予了人的特質,如花苞先暖香初娠、南枝微弄雪精神等,使得梅花顯得靈動而嬌美。東君早寄春音信的描述,表達了春風已經到來的喜悅之情。詩人通過奔月仙標、乘煙遠韻等詞語,將梅花比喻為仙女,增添了詩意的神秘和超脫感。
最后兩句“從來清瘦可禁寒,為誰早把霞衣褪”,通過對梅花清瘦形象的描繪,表達了梅花早早綻放的堅韌和勇敢。同時,也暗示了梅花無畏嚴寒、早早開放的品質,以及它們為了誰而早早綻放的疑問。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現了梅花的美麗和堅韌,寄托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熱愛。此詩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鮮明的意象,成為宋代梅花題材詩中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