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作者:辛棄疾 |
玉女峰前一櫂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解釋: 詩詞:《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作者:辛棄疾(宋代)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辛棄疾在游覽武夷山時的心境和感受。詩人坐在船上,面對玉女峰,唱起一首歌。船行經過煙霧繚繞的山峰,水波蕩漾。當游客離去之后,夜晚里的楓林和空山都被明亮的月光照耀,但詩人卻感到無奈和孤寂。
中文譯文:
玉女峰前一櫂歌,
煙鬟霧髻動清波。
游人去后楓林夜,
月滿空山可奈何。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辛棄疾在武夷山游玩時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情感。詩人坐在船上,面對著玉女峰,他唱起了一首歌,歌聲在山水間回蕩。煙霧彌漫的山峰和波光粼粼的水面在船的搖動下變得起伏不定。這些描繪展現了山水的美麗和變幻的特點,同時也映襯出詩人的情緒。
當游客離去之后,夜晚降臨,楓樹林中靜寂無人。月光灑滿整個空山,形成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景象。然而,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卻感到無奈和孤寂。"可奈何"這個詞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奈和無力改變的感嘆。他或許希望有人能陪伴在這樣的美麗之中,但現實卻讓他感到孤獨和無助。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寫,展示了辛棄疾對美的感知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山水景色與詩人的情感相呼應,傳遞出一種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生境遇的矛盾感受。整首詩以簡短的文字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情緒,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