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公餞子敦軾以病不往復(fù)次前韻 / 作者:蘇軾 |
君為江南英,面作河朔偉。
人間一好漢,誰似張長史。
上書苦留君,言拙輒報已。
置之勿復(fù)道,出處俱可喜。
攀輿共六尺,食肉飛萬里。
誰言遠近殊,等呈朝廷美。
遙知送別處,醉墨爭淋紙。
我以病杜門,商頌空振履。
后會知何日,一歡如覆水。
善保千金軀,前言戲之耳。
|
|
諸公餞子敦軾以病不往復(fù)次前韻解釋: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諸公餞子敦軾以病不往復(fù)次前韻》。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為江南英,面作河朔偉。
人間一好漢,誰似張長史。
上書苦留君,言拙輒報已。
置之勿復(fù)道,出處俱可喜。
攀輿共六尺,食肉飛萬里。
誰言遠近殊,等呈朝廷美。
遙知送別處,醉墨爭淋紙。
我以病杜門,商頌空振履。
后會知何日,一歡如覆水。
善保千金軀,前言戲之耳。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為了餞別朋友子敦而作。詩中表達了對子敦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離別的感慨和期待再相聚的希望。
賞析:
這首詩以對子敦的贊美開篇,稱他為"江南英",指他在江南有杰出的才華和魅力,在河朔地區(qū)也有卓越的地位和聲望。接著,詩人通過比較張長史(張載)和子敦,贊揚子敦是一個出色的人物,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詩中提到子敦上書表達自己的愚見,而蘇軾回信稱自己的言辭拙劣,表示子敦的來信已經(jīng)得到了回應(yīng)。接著,詩人建議子敦不要再多談這個話題,因為無論是子敦的來信還是蘇軾的回信都已經(jīng)讓人滿意。這表達了詩人對子敦的關(guān)心和希望子敦能夠順利離去,同時也表達了對子敦在朝廷中獲得美好前途的祝愿。
詩中還描述了子敦的離去,稱他乘坐輿車,身高六尺(約1.8米),飛速前往目的地,意味著他離開的速度之快。詩人質(zhì)問誰說遠近有差別,因為子敦的才華和美德在朝廷中得到了公認(rèn)和贊美。
接下來,詩人遙知子敦在離別的地方把酒作詩,墨汁濕透了紙張,暗示子敦的情感和離愁。而自己因為病痛而關(guān)閉了家門,無法與子敦共享歡樂,只能通過文字表達對子敦的思念和祝福。
最后,詩人希望能夠再次相聚,但不確定何時能夠再見面,他形容這種期待就像水覆蓋過去一樣,即使再相聚,也難以重現(xiàn)當(dāng)初的歡樂。最后兩句詩以戲謔的口吻表達了對子敦的祝福,希望他能夠保重身體,并表示之前的言辭只是開玩笑而已。
整首詩通過對子敦的贊美和祝福,展示了詩人對友誼和離別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未來再相聚的期待。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以及詩人獨特的表達方式,使得這首詩充滿了情感和意境,展現(xiàn)了蘇軾高超的詩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