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張昌言喜雨 / 作者:蘇軾 |
千里黃流失故居,年來赤地到青徐。
遙聞爭誦十行語,無異親巡六尺輿。
精貫天人一言足,云興岳瀆萬靈趨。
愛君誰似元和老,賀雨詩成即諫書。
|
|
次韻張昌言喜雨解釋:
《次韻張昌言喜雨》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千里黃流失故居,
年來赤地到青徐。
遙聞爭誦十行語,
無異親巡六尺輿。
中文譯文:
千里黃河失去了故居,
多年來赤地轉為青翠。
遙遠聽聞人們爭相吟誦十行詩句,
并不亞于親自乘坐六尺高的車轎到場。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為了應酬張昌言的喜雨而作的。詩人以黃河為象征,表達了時光荏苒,歲月更替的感慨。黃河千里之長,曾經是蘇軾的故鄉,現在卻已離開了故居。然而,歲月的流轉使得這片曾經干涸的土地重新變得綠意盎然,這讓蘇軾感到欣慰。他遠離現場,卻能聽到人們爭相吟誦他的詩句,這種影響力使他感到無比自豪。
賞析:
蘇軾以黃河為背景,抒發了自己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他將黃河的變遷與自己的經歷相聯系,表達了對故居的思念和對歲月變化的觸動。黃河象征著歷史的長河,而蘇軾則是其中的一道風景。盡管他已經離開了故鄉,但他的作品依然被人們爭相傳誦,這種影響力使他感到無限自豪與滿足。
這首詩詞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黃河故居和青徐之地的描繪,突出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同時,詩中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作品影響力的自豪感,以及對讀者們的感激之情。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感受力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表達了他對人生和時光流轉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