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劍與傅巖叟 / 作者:辛棄疾 |
鏌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子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
|
送劍與傅巖叟解釋: 詩詞:《送劍與傅巖叟》
鏌邪三尺照人寒,
試與挑燈子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
未須攜去斬樓蘭。
中文譯文:
一把寒光閃耀的寶劍,
試著點亮燈火,細細觀看。
暫時掛在空蕩的齋房里,作為琴音的伴奏,
不急著攜帶它去斬殺樓蘭。
詩意解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作品,通過描述送劍與傅巖叟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心境的思考。
首先,詩中的"鏌邪三尺"指的是一把寒光閃耀的寶劍,象征著勇氣和力量。作者試著點亮燈火,細細觀看這把寶劍,似乎在思考它所代表的意義和價值。
接下來,作者將這把寶劍暫時掛在空蕩的齋房里,作為琴音的伴奏。這里的齋房可以理解為心靈的寄托之地,琴音則代表著寧靜和美好的情感。作者暫時將寶劍放在一邊,似乎在表達一種追求內心寧靜的意愿,而非急于行動。
最后兩句"未須攜去斬樓蘭"則是詩的結尾。樓蘭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城市,象征著邊疆的戰爭和冒險。這里作者表示不急于攜帶寶劍去斬殺樓蘭,可以理解為作者暫時不急于面對困難和挑戰,而是更注重內心的平靜與寧謐。
賞析:
《送劍與傅巖叟》以簡潔而充滿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描繪寒光閃耀的寶劍、空蕩的齋房和美妙的琴音,詩中透露出一種積極向上又內斂深沉的意境。
詩中的寶劍象征著力量和勇氣,而齋房和琴音則代表著內心的寧靜和美好。作者將寶劍掛在齋房里,表達了對內心平靜的追求,而非急于行動。最后,作者表示不急于去面對困難和挑戰,更注重內心的寧靜與寧謐。
整首詩意境高遠,意蘊深邃,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它表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平靜與美好的心境,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勇氣的思考。這首詩以簡短而精練的語言,通過意象的運用,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