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前人韻 / 作者:辛棄疾 |
池魚豈足較浮沉,邱貉何曾異古今。
末路長憐鞭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
山方高臥云長亂,松本忘言風自吟。
昨日溪南雞酒社,長卿多病不能臨。
|
|
和前人韻解釋: 詩詞:《和前人韻》
池魚豈足較浮沉,
邱貉何曾異古今。
末路長憐鞭馬腹,
淡交端可炙牛心。
山方高臥云長亂,
松本忘言風自吟。
昨日溪南雞酒社,
長卿多病不能臨。
中文譯文:
池中的魚兒何足比擬浮沉的人生,
邱山上的狐貍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走到生命的盡頭,常憐惜奔馬的腹部,
淡泊的交情足以烤熟牛的心臟。
山間的方向高高臥著亂云,
松樹本身忘卻了言語,風自己吟唱。
昨天在溪南的雞酒社,
長卿因為多病無法前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和交往的思考和感悟。
詩人以池魚和邱山上的狐貍作為隱喻,揭示了人生的浮沉和變幻無常。池魚雖然自由自在,但無法逃脫生死輪回;而邱山上的狐貍,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樣的,說明人性并未改變。這種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幻的淡然態度。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末路相對應的鞭馬腹,以淡交相對應的炙牛心,表達了對于淡泊交情的珍視。在世事多變、人情復雜的社會中,保持淡泊的交往,能夠使人心境寧靜,不受外界的干擾。
詩中還描繪了山高云亂、松樹風吟的景象,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獨立和自由。山高云亂、松樹風吟的景象,與人世間的繁華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詩人對于內心自由的追求。
最后兩句詩,詩人提到了昨天在溪南的雞酒社,長卿因病未能前來。這句話流露出詩人對于友誼和親情的思念,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感嘆。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比和隱喻,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交往和自由的思考,展現了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