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敗棋賦梅雨) / 作者:辛棄疾 |
漠漠輕陰撥不開。
江南細雨熟黃梅。
有情無意東邊日,已怒重驚忽地雷。
云柱礎,水樓臺。
羅衣費盡博山灰。
當時一識和羹味,便道為霖消息來。
|
|
鷓鴣天(敗棋賦梅雨)解釋: 《鷓鴣天(敗棋賦梅雨)》是宋代著名詩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漠漠輕陰撥不開。
江南細雨熟黃梅。
有情無意東邊日,
已怒重驚忽地雷。
云柱礎,水樓臺。
羅衣費盡博山灰。
當時一識和羹味,
便道為霖消息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雨天的景象,表達了辛棄疾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中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雨天的景象和對自然的感慨,同時也映射出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詩中表現出作者對雨天的喜悅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于人事無常、世事變遷的感慨。
賞析:
1.第一句“漠漠輕陰撥不開”,通過“漠漠”、“輕陰”等形容詞的運用,描繪了天空被薄薄的云霧覆蓋的景象,給人以曖昧、模糊的感覺。
2.第二句“江南細雨熟黃梅”,以江南地區細雨熟黃梅的景象為背景,表現了作者對江南地區獨特氣候和植物的熟悉與喜愛,展示了辛棄疾對家鄉的深情。
3.第三句“有情無意東邊日”,表達了作者對東方旭日升起的景象的感嘆,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于個人命運的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4.第四句“已怒重驚忽地雷”,通過雷聲的形象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突如其來的變故和不測的震驚和憤怒,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激蕩和不安。
5.第五句“云柱礎,水樓臺”,通過描繪云柱和水樓臺,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壯麗和美麗,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于人生的追求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6.第六句“羅衣費盡博山灰”,揭示了作者過往榮華富貴的經歷,通過“羅衣”和“博山灰”這兩個意象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于人生榮辱得失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7.最后兩句“當時一識和羹味,便道為霖消息來”,通過“和羹味”這一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于過往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于雨水的期盼,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于人生經歷的回望和對于未來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抒發了作者對于人生命運和世事變遷的感慨與思考,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