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晉臣張菩提葉燈,席上賦) / 作者:辛棄疾 |
看燈元是菩提葉。
依然曾說菩提法。
法似一燈明。
須叟千萬燈。
燈邊花更滿。
誰把空花散。
說與病維摩。
而今天女歌。
趙茂中扶病攜歌者來。
|
|
菩薩蠻(晉臣張菩提葉燈,席上賦)解釋: 《菩薩蠻(晉臣張菩提葉燈,席上賦)》是一首宋代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看燈元是菩提葉,
依然曾說菩提法。
法似一燈明,
須叟千萬燈。
燈邊花更滿,
誰把空花散。
說與病維摩,
而今天女歌。
趙茂中扶病攜歌者來。
詩意:
這首詩以觀賞燈火為主題,通過燈火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佛法的領悟和對世俗紛擾的思考。詩中提到了觀看燈火的人們,他們仿佛是菩提樹上的葉子,曾經傳授過菩提的智慧。佛法就像一盞明亮的燈,而需要千千萬萬的人來傳承和傳播。在燈火邊上,鮮花盛開,但這些花朵最終會飄散,象征著世間的虛幻和無常。詩人提到了維摩詰,他是佛教經典《維摩詰經》中的角色,與詩人一起談論佛法。而現在,一位天女傾情演唱歌曲,趙茂中則攜帶病痛前來。
賞析:
這首詩以燈火為線索,通過對佛法和世俗的對比,表達了辛棄疾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詩中的菩提葉象征智慧和佛法的傳承,而燈火則是智慧的象征,代表光明和真理。詩人通過描繪千千萬萬的燈火,強調佛法的廣泛傳播和傳承的重要性。然而,詩人也意識到世間的一切都是瞬息即逝的,就像燈火旁的花朵一樣,最終會凋零散落。這種對世俗虛幻和無常的思考,與佛法的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的最后提到了維摩詰和天女,維摩詰是佛教經典中的智者,他與詩人探討佛法。而天女的出現則突出了世俗的歡愉和娛樂,以及對病痛的無奈。通過這樣的對比,詩人進一步反思了佛法和世俗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生的種種境遇。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佛法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詩歌才華和對人生哲理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