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見之末章) / 作者:辛棄疾 |
說與西湖客,觀水更觀山。
淡妝濃抹西子,喚起一時觀。
種柳人今天上,對酒歌翻水調,醉墨卷秋瀾。
老子興不淺,歌舞莫教閑。
看尊前,輕聚散,少悲歡。
城頭無限今古,落日曉霜寒。
誰唱黃雞白酒,猶記紅旗清夜,千騎月臨關。
莫說西州路,且盡一杯看。
|
|
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見之末章)解釋: 《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見之末章)》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與西湖的游客交談,觀賞水景和山景。淡雅的妝容和濃烈的妝飾,喚起了一時的觀賞之情。種柳的人今天在高處,對酒唱起水調,醉卷墨色的秋水波瀾。我這興致可不淺,歌舞別讓我閑著。看著酒杯前,聚散輕盈,少了悲歡。城頭無限古今景象,落日和清晨的霜寒。誰唱起黃雞和白酒的歌,還記得紅旗在晴朗的夜晚飄揚,千騎月色下臨近邊關。先別說西州的路途,先盡一杯觀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西湖為背景,表達了辛棄疾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以及對人生和時代變遷的思考。詩中描繪了西湖的美景,通過觀賞水景和山景,喚起了詩人的情感和回憶。詩人提到了種柳的人,可能是指在高處種植柳樹的人,意味著欣賞美景的人正在高處,與之共飲并唱起水調。秋水波瀾和墨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詩人內心世界的景象。
詩人表達了自己的興致和不愿閑散的心情,希望能參與其中的歡樂和忙碌。他觀察到聚會中的交流和離散,形容聚散之間的輕盈和不經意。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城頭的景色和日出日落的變化,反映了歷史的長河和時光的流轉。他提到了唱黃雞白酒的歌和紅旗的意象,暗示了壯麗的景色和英勇的戰斗。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西州路途的無所謂態度,呼喚讀者與他共同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整首詩以流暢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審美觀和人生感悟。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情感體驗,詩人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抒發了對時代變遷和歷史傳承的思考。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辛棄疾的才華和文學造詣,也傳遞了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