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鷓鴣 / 作者:辛棄疾 |
膠膠擾擾幾時休。
一出山來不自由。
秋水觀中山月夜,停云堂下菊花秋。
隨緣道理應須會,過分功名莫強求。
先去聲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
|
瑞鷓鴣解釋: 《瑞鷓鴣》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瑞鷓鴣》中文譯文:
膠膠擾擾幾時休。
一出山來不自由。
秋水觀中山月夜,
停云堂下菊花秋。
隨緣道理應須會,
過分功名莫強求。
先去聲自一身愁不了,
那堪愁上更添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辛棄疾獨特的語言表達了他內心的苦悶和憂傷。詩中的瑞鷓鴣象征著一種美好的愿望或幸福,但現實中的膠膠擾擾卻讓人無法享受到自由。這里的膠膠擾擾可以理解為世俗的紛擾和困擾,可能指的是辛棄疾在官場中的遭遇和不如意。
詩的第三句描述了秋水觀中的山月夜景,給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停云堂下的菊花秋景也呈現出一片寂靜、凄美的景象。這兩句描寫了一種對自然景物的傾慕和追求,可以視作辛棄疾內心的一種寄托和慰藉。
接下來的兩句隱含著辛棄疾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他認為應該順應自然的道理,過多追求功名是不必要的。這里的隨緣道理指的是順其自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不過分追求權勢和名利。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沉重。他說先去聲自一身愁不了,意味著放下聲譽和名利,他的憂愁并不會消失。愁上更添愁,表示他的憂慮和痛苦不斷加深。
整首詩表達了辛棄疾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厭倦,對自然和隨緣的追求,以及內心的憂愁與痛苦。辛棄疾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使讀者能夠產生共鳴,并對生活的無常和人世間的紛擾有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