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聲慢(賦紅木犀·余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 / 作者:辛棄疾 |
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瓏。
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
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
只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
枉學丹蕉,葉展偷染妖紅。
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
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
|
|
聲聲慢(賦紅木犀·余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解釋: 詩詞:《聲聲慢(賦紅木犀·余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
開元盛日,天上栽花,
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瓏。
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
翠華遠,但江南草木,
煙鎖深宮。
只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
枉學丹蕉,葉展偷染妖紅。
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
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
中文譯文:
在開元盛世的陽光下,天上灑下花朵,
月亮照耀下的殿堂里桂樹影影重重。
十里都彌漫著芬芳,一枝小巧的金色花粒。
樂聲和琴弦在碧池邊凝聚,讓人回憶起那時的風月憂愁。
翠綠的華美在遠處,只有江南的草木,
被煙霧封鎖在深宮里。
這是因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釀造,香氣濃烈到骨子里。
白白地學習了丹蕉的絢麗,葉片卻偷偷染上了艷紅。
道士們取次裝束,是為了自家的香火傳承。
但也可能是因為凄涼,長期沉浸在醉意之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辛棄疾創作的,以開元盛世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宮廷禁地中花香彌漫的景象。詩中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禁宮中的美景和風月的懷念之情。
詩中以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等景象,營造了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宮廷氛圍。十里芬芳、金粟玲瓏一枝,形容了花香的濃郁和花朵的美麗。
詩人通過描繪管弦凝碧池上的景象,勾起了當時風月憂愁的回憶。翠華遠、江南草木、煙鎖深宮等詞語,展現了禁宮中的美景和深深的禁錮感。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禁宮中的美景冷淡和被西風釀造的感嘆。枉學丹蕉、偷染妖紅,形容了作者對自己在禁宮中的努力和追求的無奈。
詩的結尾,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家族傳統的承襲和寄托。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境況的無奈和矛盾。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禁宮中的美景和對風月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禁錮和現實的矛盾感受,這首詩的中文譯文是:
開元盛日,天上栽花,
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瓏。
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
翠華遠,但江南草木,
煙鎖深宮。
只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
枉學丹蕉,葉展偷染妖紅。
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
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描述了禁宮中的花香和對逝去風月的懷念。詩中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心情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禁宮中美景的渴望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頭,以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等描繪出禁宮中花香四溢的景象,營造了一個美麗而神秘的氛圍。十里芬芳、金粟玲瓏一枝,形容了花香的濃郁和花朵的美麗。
接著,詩人通過描繪管弦在碧池上演奏的情景,勾起了對當時風月愁緒的回憶。翠華遠、江南草木、煙鎖深宮等詞語,展現了禁宮中美景的遙遠和禁錮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禁宮中的美景冷淡和被西風釀造的感慨。枉學丹蕉、葉展偷染妖紅,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在禁宮中努力追求的無奈和失望。
最后,詩人提及道士們的裝束和家族傳統,表達了對自己家風的承襲和寄托。然而作者又擔心這種傳統成為自己凄涼的根源,長久地困擾在醉酒之中。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禁宮中的美景和對逝去風月的懷念,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禁錮和個人命運的矛盾感受。詩人在美景中感嘆自身的無奈和追求的艱辛,表達了對禁錮和現實的思考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