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塞(春寒有感) / 作者:辛棄疾 |
鶯未老。
花謝東風掃。
秋千人倦彩繩閑,又被清明過了。
日長破夜長眠,別聽笙簫吹曉。
錦箋封與怨春詩,寄與歸云縹緲。
|
|
出塞(春寒有感)解釋: 《出塞(春寒有感)》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鶯鳥還未老,
花兒凋謝東風掃。
秋千搖擺,人們疲倦地玩弄彩繩,
清明節又一次過去了。
白天變長,黑夜變長,人們沉沉地入眠,
不再聽笙簫吹響天明。
錦箋上封印怨恨的春日詩篇,
寄托在那遙遠的歸云之中。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情感,抒發了詩人的感嘆和無奈。詩中的春天已經到來,但是鶯鳥雖然還未變老,但花兒已經凋謝,東風吹走了花瓣。人們玩著秋千,卻感到疲倦,沒有了往日的興致。清明節已經過去,人們沉浸在白天變長、黑夜變長的時光中,不再聽到笙簫吹響宣告天明的聲音。詩人將怨恨和對春日的思念寫在錦箋上,并寄托在遙遠的歸云之中。
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天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天的變化和人們的情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感嘆和無奈。詩中的鶯鳥和凋謝的花兒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更替,暗示著人生的無常和不可掌控性。秋千搖擺和人們疲倦的彩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了人們心中的疲憊和對于春天的消沉。清明節的過去象征著節日的短暫和歡樂的逝去,人們沉沉地入眠,日子過得漫長而沉寂。詩人對于笙簫吹響天明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寂靜和孤寂的氛圍。最后,詩人將自己的怨恨和對春日的思念寫在錦箋上,并寄托在歸云之中,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遙望。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變化和人們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感慨,展示了他對于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思考。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