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 作者:辛棄疾 |
望飛來、半空鷗鷺。
須臾動地鼙鼓。
截江組練驅(qū)山去,鏖戰(zhàn)未收貔虎。
朝又暮。
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
風波平步。
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
人間兒戲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
堪恨處。
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
功名自誤。
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
|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解釋: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是宋代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望飛來、半空鷗鷺。
須臾動地鼙鼓。
截江組練驅(qū)山去,
鏖戰(zhàn)未收貔虎。
朝又暮。
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
風波平步。
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
人間兒戲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
堪恨處。
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
功名自誤。
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詩意和賞析: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以觀潮之景為背景,表達了辛棄疾對時局紛擾和個人遭遇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開篇描述了天空中飛來的鷗鷺,以及地上鼙鼓聲的動蕩,這些景象預示著即將發(fā)生的戰(zhàn)亂。接著,詩人描繪了截江組練的壯士們奮勇驅(qū)山而去,卻仍未能平定戰(zhàn)亂,暗示著動蕩的局勢和未竟的戰(zhàn)斗。
詩中提到了吳兒,指的是吳越地區(qū)的人民,他們習慣于面對困難和敵人的威脅,不畏懼蛟龍的憤怒。這表達了人民的堅韌和不屈的精神。
接下來的描寫展示了風平浪靜的海面上紅旗飄揚的景象,以及跳躍的魚兒和踏浪舞動的浪花。這一描寫形象地表達了自然界的壯麗景觀和生機勃勃的場景。
最后兩句詩引用了長鯨吞吐的景象,表達了巨大力量的存在和人間的戰(zhàn)亂。詩中提到人間的戲弄和千千萬萬的弩箭,意味著戰(zhàn)亂和動蕩。白馬素車東去,象征辛棄疾自身的離去和對功名的追求的無奈和疲倦。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戰(zhàn)亂動蕩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個人遭遇的思考。它展示了辛棄疾對于現(xiàn)實的抱怨和對人生的疑問,同時也流露出他對于理想和功名的追求的痛苦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