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賦傳巖叟悠然閣) / 作者:辛棄疾 |
歲歲有黃菊,千載一東籬。
悠然政須兩字,長笑退之詩。
自古此山元有,何事當時才見,此意有誰知。
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須辭。
回首處,云正出,鳥倦飛。
重來樓上,一句端的與君期。
都把軒窗寫遍,更使兒童誦得,歸去來兮辭。
萬卷有時用,植杖且耘耔。
|
|
水調歌頭(賦傳巖叟悠然閣)解釋: 《水調歌頭(賦傳巖叟悠然閣)》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歲歲有黃菊,
千載一東籬。
悠然政須兩字,
長笑退之詩。
自古此山元有,
何事當時才見,
此意有誰知。
君起更斟酒,
我醉不須辭。
回首處,云正出,
鳥倦飛。
重來樓上,一句端的與君期。
都把軒窗寫遍,
更使兒童誦得,
歸去來兮辭。
譯文:
每年歲歲都有黃菊,
千載只有一片東籬。
悠然的政治需要兩個字,
我長樂地笑著退出。
自古以來,這座山就存在,
為何要等到那時才看見,
這樣的意境有誰能理解。
你起身再斟滿酒,
我醉了不需要再言辭。
回首之處,云正從天上升起,
鳥兒疲倦地飛翔。
重回樓上,一句話真切地與你期待。
把窗戶寫滿了文字,
更讓兒童能夠背誦,
告別,再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辛棄疾獨特的風格表達了對政治的疲倦和對自然、詩歌的向往。詩中的黃菊和東籬象征著年年重復的政治斗爭和平凡的生活,而悠然政須兩字則表達了辭官退隱的心境。辛棄疾感嘆自古以來這座山就存在,但人們為何要等到某個特定時刻才能領悟其中的意義,暗示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欣賞和理解需要有一定的心境和領悟力。詩中的酒和醉意象征著對于煩憂和煩擾的拋卻,表達了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云升、鳥飛等自然景象,表現了辭官退隱后的寧靜和自由。重回樓上并與友人共飲,表達了對友誼和詩歌的珍視。辛棄疾希望通過自己的詩歌才情,將美好的風景和思想傳達給后人,讓兒童能夠背誦和傳承,表達了對文化傳統的重視和對未來的期許。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辛棄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詩意深遠,賞析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由、寧靜和詩歌的追求,以及對政治和社會的冷漠和厭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