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 / 作者:劉克莊 |
鵠袍再著姑行法,雁塔重來定策名。
大尹前呵寬賈島,相君十反訪州平。
故溪舊有釣魚石,平地今多陷馬坑。
不信天公囚兩鳥,一鳴會遣百蟲驚。
|
|
再和解釋: 《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這首詩詞描述了一種重返過去的情感和對現實的觸動。
詩詞中的第一句“鵠袍再著姑行法,雁塔重來定策名”表達了作者再次穿上鵠袍(古代官員的服裝)和回到雁塔(古代的一座建筑物)的愿望。這里的“姑行法”和“定策名”可以理解為作者希望再次擔任官職,重返昔日的榮耀。
接下來的兩句“大尹前呵寬賈島,相君十反訪州平”描繪了作者與官員之間的互動。其中,“大尹”和“相君”都是官職的稱謂,表明作者與這些官員有過交往。這里的“寬賈島”和“訪州平”可以理解為作者希望得到這些官員的支持和幫助,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些具體的景物和現象。“故溪舊有釣魚石,平地今多陷馬坑”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事物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這里的“釣魚石”和“陷馬坑”可以理解為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作者對現實的不滿。
最后一句“不信天公囚兩鳥,一鳴會遣百蟲驚”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不信任和對自己能夠改變現狀的信心。這里的“兩鳥”可以理解為作者自己和其他有志之士,而“百蟲”則代表社會的各種問題和困擾。作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呼喚,能夠喚起更多人的覺醒和行動。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過去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榮耀的向往和對現實困境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能夠改變現狀的信心和呼喚更多人的覺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