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六 / 作者:白居易 |
七十欠四歲,此生那足論。
每因悲物故,還且喜身存。
安得頭長黑,爭教眼不昏。
交游成拱木,婢仆見曾孫。
瘦覺腰金重,衰憐鬢雪繁。
將何理老病,應付與空門。
|
|
六十六解釋:
《六十六》詩詞的中文譯文:
七十欠四歲,此生那足論。
每因悲物故,還且喜身存。
安得頭長黑,爭教眼不昏。
交游成拱木,婢仆見曾孫。
瘦覺腰金重,衰憐鬢雪繁。
將何理老病,應付與空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自己年紀老去的感慨為主題,表達了對衰老和人生的思考。
詩人首先提到自己七十欠四歲,表示自己已經到了年紀很大的時候。然后他說此生那足以評論什么,意思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無法用言語來衡量。
接下來,詩人說每次因為悲傷而感到有所損失,但同時也為自己還活著而感到喜悅。這揭示了詩人盡管經歷了許多悲傷和失去,卻依然珍惜生命并感到慶幸。
詩人接著表達了對年輕的渴望。他希望自己還能保持黑發、不讓眼睛昏花,希望能保持健康和充滿活力。這顯示了詩人對年輕時代的向往和對衰老的不滿。
然后,詩人描述了自己的社交圈和家庭生活。他說和朋友們相處成了形同拱木,意思是友情已經相互依賴、關系緊密。他還提到自己有孫輩的婢仆,顯示了自己已經是家族的長輩了。
最后,詩人探討了如何應對老年和疾病的問題。他感嘆自己瘦弱的腰身承擔著沉重的責任,他也同情自己變白的頭發。最后他問自己如何應對老齡和疾病,是否應該追求出家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以及對年輕、健康和社交關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對老年和疾病所帶來的困境的思考和疑惑。整體上,這首詩充滿了對生命的思索和對人生價值的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