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廬山下 / 作者:蘇軾 |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隮相應和,勇往爭驂驔。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風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飆掃渾酣。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只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顧有移文慚。
|
|
過廬山下解釋:
《過廬山下》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他經過廬山時的景觀和感受。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過廬山下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隮相應和,勇往爭驂驔。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風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飆掃渾酣。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只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顧有移文慚。
譯文:
經過廬山下
亂云欲籠罩山,勢如飄風向南。
群山云霧相應和,勇往直沖爭驂驔。
可憐山谷中的花草,時而出現紫色翠綠的霧氣。
雁兒消失在東嶺,龍騰飛舞于西龕。
一時人們歡聚一堂,笑語盈座,百態各異地交談。
暴雨打破了田地的土坡,清風吹掃著醉意。
我該回到何處,這里簡陋而足夠安靜。
高高的紫霄峰,幽幽的白石庵。
五位老人數著松樹上的雪花,只見小溪倒映著天空。
雖然我默默祈禱應有回應,但對于移文(詩詞)的追求感到慚愧。
詩意和賞析:
《過廬山下》這首詩詞以廬山為背景,描繪了蘇軾經過廬山時所見所感。詩中以山峰云霧、花草和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表現出山水之間的壯麗和靈動。詩人用形容詞和動詞勾勒出亂云欲籠罩山峰的景象,形容山勢如飄風般向南擴散,給人以壯麗的視覺沖擊。群山云霧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奇特的氛圍。
在山谷中,出現了紫色和翠綠的霧氣,給人以美好的感受。雁兒消失在東嶺,龍騰飛舞于西龕,形象地描繪了山谷的景象。接下來,詩人描述了一場歡聚的場景,人們笑語盈座,百態各異地交談,展現出生動活潑的畫面。暴雨打破了田地的土坡,清風吹掃著醉意,給人以清新和舒爽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感慨。詩人意識到自己該回到何處,這里簡陋但足夠安靜,暗示了對清靜和內心深處的向往。紫霄峰高聳入云,白石庵幽靜幽深,給人以超然的感受。詩人通過描繪五位老人數著松樹上的雪花和溪水倒映天空的景象,展示了山水之間的靜謐和美好。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廬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清靜境地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形容詞、動詞等生動的描寫手法,給人以直觀而深刻的印象。詩意深遠,既展現了山水之美,又抒發了詩人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和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載體,通過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由、寧靜和內心境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