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州春日雜書四絕 / 作者:蘇軾 |
中州臘盡春猶淺,只有梅花最可憐。
坐遣牡丹成俗物,豐肌弱骨不成妍。
|
|
黃州春日雜書四絕解釋:
《黃州春日雜書四絕》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州的冬天已經過去,春天仍然不夠深遠,只有梅花最為可憐。坐在這里看著牡丹,它已經變得平凡而不起眼,豐滿的花容和柔弱的花骨無法成就它的美麗。
這首詩詞以黃州春日為背景,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中的美與平凡之間的思考。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開放,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而牡丹則因為過于普遍而失去了獨特的價值。作者通過對這兩種花的對比,抒發了對于美的追求和對平凡事物的思考。
這首詩詞賞析中融入了對于花卉的寫景,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美的獨特見解。梅花作為寒冬中的獨特存在,被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堅韌的品質,成為作者心目中最可憐、最令人感動的存在。相比之下,牡丹雖然花容豐滿,但因為過于普遍,失去了自己的魅力與價值。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對比,作者傳達了對于獨特與平凡的思考,呼喚人們在追求美的同時,要珍惜身邊的平凡事物。
蘇軾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于美與平凡之間的反思,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價值和追求的思考。這首詩詞在表達深情之余,也流露出對于現實世界的失望與無奈,作者試圖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描繪,喚起人們對于美的珍惜和對于平凡事物的重視。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給人以深深的思考與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