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即事四首 / 作者:劉克莊 |
塞氛未靜鐵衣寒,愁絕江南庾子山。
誰使石郎捐一道,僅聞柴氏復三關。
西當太白馀孤壘,北望神州隔幾寰。
猶憶樓船建黃鉞,夕烽明滅照龍灣。
|
|
又即事四首解釋: 《又即事四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塞氛未靜鐵衣寒,
愁絕江南庾子山。
誰使石郎捐一道,
僅聞柴氏復三關。
西當太白馀孤壘,
北望神州隔幾寰。
猶憶樓船建黃鉞,
夕烽明滅照龍灣。
中文譯文:
戰爭的陰霾還未散去,鐵甲寒冷。
憂愁困擾著江南的庾子山。
是誰讓石郎放棄了一條道路,
只聽聞柴氏復國的三道關口。
西方是太白山遺留的孤壘,
北方望見的是神州大地,相隔遙遠。
仍然記得樓船上建起的黃鉞,
夜晚的烽火明滅照亮了龍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代時期的戰亂景象和作者內心的憂愁。塞氛未靜,軍事紛爭仍在繼續,鐵衣寒指的是戰士身上的甲胄冷冽。愁絕江南庾子山,江南地區的庾子山被憂愁籠罩,可能是因為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困擾。詩中提到石郎捐棄一道,柴氏復三關,暗指一位重要將領放棄了一條戰線,而另一位姓柴的將領重新奪回了三個關口,這種轉變讓人不禁思考戰爭的無常和殘酷。
詩詞通過描繪西方的太白山和北方的神州大地,表達了作者身處邊塞之地的孤寂和祖國的遙遠。太白山是中國古代邊塞的象征,這里的孤壘表示邊塞的荒涼和孤獨。北方的神州大地則代表著祖國的存在,但由于距離遙遠,作者只能憑望而不得真正回歸。
最后兩句詩句,描述了作者對樓船上建起的黃鉞和夜晚的烽火的回憶。樓船和黃鉞都是古代戰爭中的象征,烽火則是戰爭中的信號和指示。這些形象勾起了作者對戰爭時光的回憶,也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不可忘卻的歷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戰亂時期的景象和作者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對戰爭的憂慮和對家國的思念之情。作者運用了具象的描寫手法,通過冷冽的鐵甲、愁緒籠罩的庾子山、夜晚的烽火等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邊塞地區的孤寂。同時,通過西方的太白山和北方的神州大地的對比,強調了家國的遙遠和無法回歸的無奈。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獨特。通過對戰爭景象和個人情感的交織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戰爭的深思和對家國的眷戀。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宋代邊塞戰亂的現實,以及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不安。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傳遞出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思考和對家國的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