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荔支二首 / 作者:蘇軾 |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
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爛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
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
|
|
食荔支二首解釋:
《食荔支二首》是蘇軾(字子瞻)創作的一首詩詞,寫于宋代。這首詩描繪了在丞相祠堂和將軍大樹旁邊食用荔枝的場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
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爛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
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
詩意:
這首詩以食用荔枝的場景為背景,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夏日景象。詩中通過丞相祠堂和將軍大樹的描繪,展現了一個莊嚴肅穆的環境。炎熱的天空中云彩密布,火紅色的太陽實在,代表著夏季的炎熱和高溫。而清晨的露水被稱為“瑞露”,被人們當作天上的美酒。詩人運用瑞露酒的形象,將荔枝比喻為天上的美酒,突出了荔枝的珍貴和美味。
詩中出現的“爛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描繪了荔枝成熟的樣子。爛紫和高紅分別指的是荔枝的紫色和紅色果實,紫色果實成熟得更早,紅色的則成熟得更晚,不同的顏色在樹上掛滿了成熟的荔枝,形成了美麗的景象。而“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表達了荔枝的香甜和美味。詩人將荔枝的美味與鈴聲和黑衣郎聯系在一起,鈴聲和黑衣郎在古代文化中都象征著喜慶和吉祥。
賞析:
《食荔支二首》通過描繪食用荔枝的場景,展現了夏季的炎熱和荔枝的香甜。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和詩意。詩人通過描述炎云駢火和瑞露酌天漿,將荔枝的美味與天上的美酒相連,突出了荔枝的珍貴和美味。同時,通過描繪荔枝成熟的樣子以及分甘遍鈴下的景象,給人一種豐收和喜慶的感覺。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夏季的熱情和對美食的向往,展現了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受。通過對荔枝的描繪,詩人在讀者心中勾勒出了一個生動而美好的夏日畫面,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夏季的炎熱和荔枝的甜美,進而激發讀者的味覺和想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