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宿囊山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乞骸不作凝香守,掩鼻難隨逐臭夫。
牛角書堪教村學,魚羹飯勝食堂廚。
門無喜鵲傳朝報,笥有懸鶉拆海圖。
常敬淵明歸去早,村翁晚始覺迷涂。
|
|
再和宿囊山三首解釋: 《再和宿囊山三首》是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屬于宋代文學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乞骸不作凝香守,
掩鼻難隨逐臭夫。
牛角書堪教村學,
魚羹飯勝食堂廚。
門無喜鵲傳朝報,
笥有懸鶉拆海圖。
常敬淵明歸去早,
村翁晚始覺迷涂。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作者對宿囊山的再次贊美。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宿囊山的景色和環境的喜愛,同時也抒發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自己晚年生活的思考。
賞析:
1.詩的前兩句“乞骸不作凝香守,掩鼻難隨逐臭夫。”點出了宿囊山的清幽和宜人之處。乞骸是指顫抖的身軀,凝香守是指僵持于香火之地。這里通過對比,表達了宿囊山的寧靜與高雅,使人不愿離開那里。
2.接下來的兩句“牛角書堪教村學,魚羹飯勝食堂廚。”描繪了宿囊山的學問和美食。牛角書是指古代的書本,這里表示山中的學問淵博。魚羹飯則是指山中的美食,與城中的食堂相比更勝一籌,突顯了山中的宜居之處。
3.第五句“門無喜鵲傳朝報,笥有懸鶉拆海圖。”描繪了山中的寧靜與自在。喜鵲傳朝報是指城市中繁忙的生活,而山中沒有這種喧囂,讓人能夠遠離喧囂,享受寧靜。笥有懸鶉拆海圖則是指不受世俗束縛,能夠盡情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夢想。
4.最后兩句“常敬淵明歸去早,村翁晚始覺迷涂。”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晚年生活的思考。淵明是指東晉名士陶淵明,他追求田園生活,與自然為伴。這里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對逝去的年華的懷念和對晚年生活的迷茫。
總體而言,劉克莊的《再和宿囊山三首》通過對宿囊山的描繪,表達了對山中寧靜與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抒發了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和對晚年生活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以及自然景物的描寫,使詩詞更具意境和表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