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宿囊山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未能蔥嶺從初祖,也不蓬萊訪洞賓。
煎鳳髓須還此老,執牛耳更屬何人。
笈儲丹藥堤防病,案設圖書粉飾貧。
老覺為僧差省事,韓公何必強冠巾。
|
|
再和宿囊山三首解釋: 《再和宿囊山三首》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能蔥嶺從初祖,
也不蓬萊訪洞賓。
煎鳳髓須還此老,
執牛耳更屬何人。
笈儲丹藥堤防病,
案設圖書粉飾貧。
老覺為僧差省事,
韓公何必強冠巾。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作者劉克莊自稱“老”,他未能像祖先那樣在蔥嶺(指山岳)一席之地留名,也沒有像蓬萊山那樣拜訪傳說中的洞賓仙人。他感嘆自己的年華已逝,只能在家中煎熬藥餅作為養生之道,而執牛耳的身份也被他所懷疑。他提到自己的書籍被收納在案頭,以此點綴貧窮的生活。他認為自己出家為僧只是為了省事,與韓公(指韓愈)相比,他不需要戴上封冠,也不需要強求名利。
賞析: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無奈和對功名富貴的追求的反思。他通過對祖先和仙人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于功名富貴和仙境幻想的遺憾。他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進行了描繪,煎藥、讀書,這些平凡的生活細節突顯了他的貧窮和平凡。同時,他也對自己出家為僧的動機進行了反思,并以韓愈為對比,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不屑。
整首詩以平淡自嘲的口吻,展示了作者對于功名富貴的追求的矛盾和思考。同時,通過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描繪和對韓愈的對比,也體現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和名利的看法。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功名富貴和出世的矛盾與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