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見,留二絕 / 作者:蘇軾 |
方丈門開怪不迎,給孤邀供未還城。
興來且作尋安道,醉後何須覓老兵。
|
|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見,留二絕解釋: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見,留二絕》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見,留二絕。
方丈門開怪不迎,給孤邀供未還城。
興來且作尋安道,醉後何須覓老兵。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對兩位蜀地僧人的思念之情。他提到了這兩位僧人都是來自蜀地(四川),但卻無法親眼見到他們,只能留下這兩絕詩來表達(dá)自己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dá)了詩人對兩位僧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中的"天圣"指的是佛教中的尊號,表明這兩位僧人的地位崇高。然而,詩人卻感嘆他無法親自見到他們,只能以此詩表達(dá)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描述了方丈門敞開,但僧人卻沒有出來迎接。這可能暗示著僧人們在修行中追求超脫塵世的境界,不受外界的紛擾和誘惑。
第三句中的"給孤邀供未還城",表達(dá)了詩人對僧人們的邀請和供養(yǎng),但他們卻未能回應(yīng),這使詩人感到孤獨和失望。
最后兩句表達(dá)了詩人的情緒和心境。他說自己正在心情愉悅的時候,就寫下了這首詩,表達(dá)了自己對僧人們的思念之情。而在醉酒之后,他認(rèn)為再去尋找這些老兵已經(jīng)沒有必要,可能是因為他認(rèn)為他們已經(jīng)超脫了塵世的束縛。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dá)了詩人對僧人的思念和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蘇軾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事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