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吳君謀少卿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立德尤高似立言,常嗟此語欠精論。
鄴侯架冷惟書在,董子陵荒有策存。
太息晚猶條世務,大招未易返騷魂。
薤歌不盡云亡恨,直待碑成慰九原。
|
|
挽吳君謀少卿二首解釋: 《挽吳君謀少卿二首》是劉克莊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立德尤高似立言,
常嗟此語欠精論。
鄴侯架冷惟書在,
董子陵荒有策存。
太息晚猶條世務,
大招未易返騷魂。
薤歌不盡云亡恨,
直待碑成慰九原。
詩意:
這首詩詞以挽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吳君謀、董子陵等已故朋友的懷念之情。詩人思索著立德與立言的重要性,感嘆自己對這一理念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他感嘆鄴侯、董子陵這些志士已逝,只有他們的著作留存于世。詩人深夜思考著世事的瑣碎,希望能夠重新點燃自己的激情與靈感。他以薤歌寄托對逝去的友人的哀思,期待有一座碑立起來,能夠慰藉他們的離去。
賞析:
這首詩詞以抒發對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為主題,通過對立德立言、薤歌和碑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先賢的敬仰與懷念之情。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立德立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意味著追求道德修養和言論的高尚標準。詩人在思考立德立言的同時,也反思自己對此理念的理解是否夠深入,對自己的不足感到惋惜。
詩中提到的鄴侯和董子陵分別指的是鄴侯王獻之和董仲舒,他們都是劉克莊的朋友,已經過世。鄴侯王獻之是唐代文學家,他的著作流傳至今,成為后人學習的寶貴遺產。董仲舒是漢代儒家學者,他的學說對于儒家思想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詩人通過描繪夜晚的思考和對逝去友人的思念,表達了自己對于世事的煩憂和對靈感的渴望。他期待自己能夠重新點燃激情,回歸到創作和追求高尚理念的軌道上。詩人用薤歌來象征對逝去友人的哀思,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友人的敬仰之情。他希望有一座碑立起來,能夠慰藉逝者的離去,同時也成為后人學習的源泉。
這首詩詞通過抒發個人情感和對先賢的敬仰,展示了詩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它對于立德立言的重要性進行了思考,并通過對友人的懷念,表達了對靈感的期盼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詩詞既表達了個人情感,又融入時代背景和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張力,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思考的宋代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