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秋涼 / 作者:白居易 |
夜來秋雨后,秋氣颯然新。
團扇先辭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難與簟相親。
此境誰偏覺,貧閑老瘦人。
|
|
雨后秋涼解釋:
《雨后秋涼》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夜來秋雨后,秋氣颯然新。
團扇先辭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難與簟相親。
此境誰偏覺,貧閑老瘦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雨過后的涼爽氣息,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通過描寫自己身邊的一些細節,表達了對歲月流轉、生活境況和自身身份的感慨和思考。
賞析:
1. 詩人通過描繪夜晚秋雨之后的涼意,展現了秋天的氣息。秋天是一個季節過渡的時期,夜晚的秋雨洗滌了大地,帶來了一股涼爽的氣息,使人感到秋天的到來。
2. 詩中提到團扇先辭手,生衣不著身。這里通過描寫詩人手中放下的團扇和未穿上的生衣,傳達了詩人的閑適和安逸。這種狀態下的詩人,更加容易被一些瑣碎的事物觸發思考。
3. 詩中的砧和簟是兩種不同的聲音和材料。砧是打鐵時敲擊的聲音,而簟是床上鋪的席子。通過將砧和簟進行對比,詩人表達了內心的矛盾和思考。詩人在這種靜謐的環境中,更加難以與床上的席子相親近,這種對比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考的深度。
4. 詩人通過自我描繪,將自己置于這樣一個境地中,表達了對時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沉淀的思考。詩人以貧閑老瘦人的身份出現,傳達了一種對歲月流轉和個人經歷的思考與感慨。
《雨后秋涼》通過對秋雨后的涼意和一些細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以自身為例,通過對環境、物品和自己的描繪,呈現了一種對歲月流轉和個人經歷的思考與感慨,展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寫意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