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墓五首 / 作者:劉克莊 |
鬢毛雪盡難重綠,燒地春來又再青。
但出郭門行十里,新丘大半是余銘。
|
|
謁墓五首解釋: 《謁墓五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鬢毛雪盡難重綠,
燒地春來又再青。
但出郭門行十里,
新丘大半是余銘。
譯文:
白發已經褪盡難以重現青春的顏色,
燒灼的土地在春天再次變得青翠。
只要離開城門行走十里,
新的墓丘大部分都是我留下的銘記。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劉克莊謁墓的情景和他對自身存在的思考。詩的開頭提到他的鬢發已經變白,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年老的痕跡。然而,盡管歲月不饒人,春天一到,燒灼的土地卻重新披上了青翠的顏色,給人一種新生的感覺。接下來,詩人表達了離開城門行走十里后,他所見的新的墓丘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的銘記,這暗示著他思考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并且通過這種方式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賞析:
《謁墓五首》是一首充滿哲思的詩詞,通過描述自然景觀和人生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終結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將自身的經歷與大自然相結合,表達了對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思考。他的白發象征著歲月的痕跡,而春天帶來的新綠則象征著生命的更新和希望的到來。通過描繪墓丘,詩人傳達了自己對死亡和留下印記的思考。整首詩詞簡潔明快,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將個人的思考與普世的哲學問題相結合,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