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往年群玉頂,典領偶然同。
我去如廷秀,君來似放翁。
同聃駕牛出,魯叟感麟逢。
縱有招魂些,誰為寄浙中。
|
|
挽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所作,題為《挽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屬于宋代文學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往年群玉頂,典領偶然同。
我去如廷秀,君來似放翁。
同聃駕牛出,魯叟感麟逢。
縱有招魂些,誰為寄浙中。
詩意:
這首詩是劉克莊挽詞之一,表達了對已故的史館資政木石尢公的哀思和懷念之情。詩中通過比喻和聯想,以及對歷史典故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友誼、時光和人生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比喻和聯想的手法,以及對古代典故的借鑒,展現了劉克莊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情感。下面對每一句進行分析:
往年群玉頂,典領偶然同。
"往年群玉頂"意指過去的時光像一座寶山,頂上鑲嵌著許多珍貴的寶石,象征著友誼和美好的回憶。"典領偶然同"則表達了曾經的友人們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情景。
我去如廷秀,君來似放翁。
"我去如廷秀"表示詩人離開時光寶山,像一位才子一般出征社會。"君來似放翁"則形容已故的木石尢公返回時光寶山,宛如一位隱居老人回到自己的故鄉。
同聃駕牛出,魯叟感麟逢。
"同聃駕牛出"引用了《莊子·逍遙游》中的故事,比喻詩人與已故的友人在世事紛擾中一同出走,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魯叟感麟逢"則暗示已故的木石尢公與古代傳說中的魯班相遇,象征著兩位友人的重逢。
縱有招魂些,誰為寄浙中。
"縱有招魂些"指詩人雖然能夠以詩歌喚起友人的靈魂,但他們卻無法再次相聚。"誰為寄浙中"表達了詩人對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友人的靈魂能夠安息在浙江的故土。
整首詩以婉約、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已逝時光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古代典故的引用和比喻手法,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性。這首詩詞展示了劉克莊在詩歌創作中獨特的才華和感慨人生的情感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