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歷代名書畫,中原古鼎彝。
不教蕭翼看,常怕米顛知。
此物空盈笈,何人與掌匙。
貴無它嗜好,焉用太清為。
|
|
挽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解釋: 詩詞:《挽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
作者:劉克莊(宋代)
歷代名書畫,中原古鼎彝。
不教蕭翼看,常怕米顛知。
此物空盈笈,何人與掌匙。
貴無它嗜好,焉用太清為。
中文譯文:
悼念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
歷代流傳的名書畫作品,以及中原地區古代的鼎和彝器。
不愿讓無知者評判,常常擔心被不懂行的人所理解。
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僅占據我的書籍箱,沒有人有權掌握它們。
它們的珍貴并非出于奢侈嗜好,何需太過纖塵不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克莊寫給已故朋友尢公的悼念之作。詩中表達了對歷代名人的書畫作品以及中原地區古代文化遺產的珍視之情。作者提到自己不愿讓無知者去評判這些藝術品,因為他擔心他們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價值與意義。
詩中提到的"木石"指的是古代的木器和石器,"鼎"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煮食的三足大鍋,"彝"是古代的禮器,這些都是中原地區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作者用"蕭翼"和"米顛"這兩個名字來代指一般的無知者。他常怕這些人對藝術品產生誤解或不當評價,因此希望他們不要對這些珍貴的遺產妄加評論。
詩的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藝術品的崇敬之情。他說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只占據了他的書籍箱,沒有人有權掌握它們,表明它們的價值超越了任何個人的所有權。作者強調這些藝術品的珍貴并非出于奢侈嗜好,而是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文化和藝術的價值,因此不需要過度追求純凈無瑕的形式。這也可以理解為對于藝術和文化的真正理解不僅僅在于形式,更應該關注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內涵。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歷代名人的藝術成就和中原古代文化的敬意,以及對于藝術品真正價值的思考。它提醒人們在欣賞藝術和文化遺產時要保持敬畏之心,真正理解其所代表的意義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