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和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禁林忝士相如草,蕓閣曾分太乙光。
毫社重新依老子,天臺自古屬劉郎。
判無除目污黃紙,空有孤忠滿皂囊。
回首觚棱殘夢斷,下招不必遣巫陽。
|
|
又和二首解釋: 《又和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禁林忝士相如草,
蕓閣曾分太乙光。
毫社重新依老子,
天臺自古屬劉郎。
判無除目污黃紙,
空有孤忠滿皂囊。
回首觚棱殘夢斷,
下招不必遣巫陽。
中文譯文:
身在禁林中,我自愧不如著名的相如草(指司馬相如的才華),
曾經在蕓閣中,我曾經得到太乙光的指點。
現在我重新拿起毛筆,依據老子的教誨,
天臺山自古以來就屬于劉姓的人。
官府的判決除去了我的名譽,用黃紙玷污了我的聲譽,
雖然我內心充滿了孤忠的精神,但卻是空有滿滿的皂囊(指空有抱負卻無法實現)。
回首過去,觚棱(古代酒器的一種)已經破碎,殘夢已經斷裂,
不必再招呼巫陽(指巫山,意為不必再尋求幫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出了作者劉克莊內心的苦悶和無奈之情。他自比相如草,對自己的才華和成就感到自愧不如,并且表達了曾經受到太乙光的指點的經歷,顯示出他對學問的追求和努力。然而,他的才華和努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官府的判決使他的名譽受損,內心充滿了無奈和痛苦。他對過去的回首充滿了失望和遺憾,觚棱的破碎和殘夢的斷裂象征著希望的破滅和理想的破碎。最后,他表示不再尋求外界的幫助和支持,意味著他將獨自面對困境和挑戰。
這首詩詞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堅持追求的精神,同時也抒發了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失望。它展現了宋代士人的情懷和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反映了那個時代士人的困境和境況。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