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 / 作者:蘇軾 |
居人幾番老,棗樹未成槎。
汝長才堪軸,吾歸已及瓜。
|
|
棗解釋:
《棗》是蘇軾的一首詩詞,它描述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居住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已經經歷了多少次的變老,
棗樹還沒有長成船槳。
你的才華已經能夠用來書寫歷史,
而我的歸宿已經不過是瓜果。
詩意:
《棗》這首詩詞反映了時間的無情流逝以及人生的無常。詩中的棗樹象征著生命的成長和人的奮斗,而作者則以棗樹未成船槳來表達自己未能達到理想狀態的遺憾和無奈。與之相對的是,詩中的"你"(汝)象征著年輕有為的人才,代表著希望和未來。詩的結尾,蘇軾自謙地表示自己已經過了輝煌時期,已經無法與"你"相提并論,只能黯然歸于平凡。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描繪了時間的不可逆轉以及人生的無常性。通過對棗樹成長和人才的比喻,蘇軾表達了對自身的反思和對年輕一代的贊美。他在詩中既有對自己的自謙和無奈,也有對年輕一代的鼓勵和期待,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深刻思考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
該詩詞以簡短的文字傳達了深沉的情感,以及對年輕與晚年的對比思考。它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光陰流轉和成長發展的思考,以及對自我價值的反思。蘇軾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觸動,將時光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巧妙地融入到這首小詩中,使人們產生共鳴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