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 作者:蘇軾 |
蜀江久不見滄浪,江上枯槎遠可將。
去國尚能三犢載,汲泉何愛一夫忙。
崎嶇好事人應笑,冷淡為歡意自長。
遙想納涼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千年古木臥無梢,浪卷沙翻去似瓢。
幾度過秋生蘚暈,至今流潤應江潮。
泫然疑有蛟龍吐,斷處人言霹靂焦。
材大古來無適用,不須郁郁慕山苗。
|
|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解釋: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蜀江久不見滄浪,
江上枯槎遠可將。
去國尚能三犢載,
汲泉何愛一夫忙。
遠離家鄉的蜀江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滄浪江的風景,
江上的枯木船遠遠可以被拖來。
離開家鄉,即使只是一個普通人也能攜帶三頭牛,
為何要費力地挖取泉水只為一人忙碌。
崎嶇好事人應笑,
冷淡為歡意自長。
遙想納涼清夜永,
窗前微月照汪汪。
困難曲折的好事人應當被嘲笑,
冷漠的人卻能長久保持快樂心情。
遙想那個能在清涼的夜晚久久停留的地方,
窗前微弱的月光照得波光粼粼。
千年古木臥無梢,
浪卷沙翻去似瓢。
幾度過秋生蘚暈,
至今流潤應江潮。
千年的古老樹木躺臥著沒有枝葉,
波浪卷起沙翻滾像倒出的瓢。
幾度經歷秋天生長的苔蘚昏暗,
至今受到江潮的滋潤。
泫然疑有蛟龍吐,
斷處人言霹靂焦。
材大古來無適用,
不須郁郁慕山苗。
泛起漣漪仿佛有巨龍吐息,
斷裂之處人們的言語如雷霆一般焦躁。
大樹雖然高大,但古時并無實用之處,
不必沮喪地向山上青苗羨慕。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手法表現了蘇軾對離鄉之人的思念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中通過描繪蜀江的孤寂和枯木船的遙遠,以及對離鄉之人的感嘆,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冷漠和崎嶇人生的描寫,探討了人生態度和情感的選擇。最后,通過描繪古老樹木的荒涼和對大自然的感悟,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價值和追求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寓意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離鄉之情的深刻思考。同時,通過對人生態度和情感的探討,引發了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選擇的思考。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哲理的隱喻,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詩歌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