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和 / 作者:劉克莊 |
妙年文價重和隨,不料東家產此奇。
讒者紛紛傳有虎,詞人往往讓于羆。
探囊已足三年艾,補袞那無五色絲。
聞說卜鄰王翰了,長卿安敢出偏師。
|
|
七和解釋: 《七和》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一位文人在社會中的遭遇和心境,展現了他對世態炎涼的思考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如下:
妙年文價重和隨,
不料東家產此奇。
讒者紛紛傳有虎,
詞人往往讓于羆。
探囊已足三年艾,
補袞那無五色絲。
聞說卜鄰王翰了,
長卿安敢出偏師。
通過這首詩詞,詩人劉克莊表達了自己對于社會風氣和人情世故的感慨之情。詩人在年少時,才華出眾,文采卓越,能夠與時俱進,寫出動人心魄的佳作。然而,他并沒有預料到這種才華和文學價值會成為社會上讒言傳播的對象。讒言之人紛紛散布謠言,說他是個兇惡的虎,使得他的文學才華往往被誤解和貶低。
詩人感嘆自己已經努力奮斗多年,以充實自己的才華和學識,探囊取物,已經得到了一些成果。然而,他的努力似乎并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回報。他用補袞無法織成五彩絲的比喻,表達了自己無法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回報的困境。
最后兩句詩中提到了鄰國的王翰,詩人聽聞他已經得到了重用和賞識。然而,詩人自知自己的地位不夠高,無法出任重要的職位,不敢輕易離開自己的師門,出任輔佐的職位。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遭遇和內心獨白,反映了宋代社會上文人的困境和無奈。詩人的才華被誤解和貶低,而他自己的境遇則受到了限制和局限。這首詩詞表達了對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于自身價值與地位的追求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