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四絕 / 作者:劉克莊 |
獻壽上公先入閣,書云太史亦登臺。
惟應閑殺明農叟,起晏柴門曉未開。
|
|
冬至四絕解釋: 《冬至四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劉克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獻壽上公先入閣,
書云太史亦登臺。
惟應閑殺明農叟,
起晏柴門曉未開。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冬至這一重要的節氣。詩人劉克莊描繪了冬至當天的景象和人物。他首先提到獻壽上公,指的是一個高官或貴族,他率先進入官署,表示對冬至這一重要日子的重視。接著,詩人提到太史也登上了臺階,太史是古代負責歷法的官員,他的登場進一步彰顯了冬至的重要性。
然而,詩人接下來表達了一種反思和思考。他說應該把明農叟殺掉,以表達對農村老人的不屑和輕視。這一句是一種諷刺,暗示社會對農村勞動者的不公平待遇和忽視。最后一句描述了冬至清晨,柴門還未開啟,意味著人們還沒有開始日常的繁忙生活,暗示了一種寧靜和寂靜的氛圍。
賞析:
《冬至四絕》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冬至這一特殊日子的情景,同時也通過對不同人物和場景的對比,反映了社會的不公與冷漠。詩中的太史和獻壽上公代表了權貴和精英階層,他們高高在上,優先享受權力和地位的待遇。而詩中的農村老人卻被輕視和忽視,體現了社會對農民勞動者的冷漠態度。
這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諷刺和反思,展現了劉克莊對社會不公和對農民勞動者的關注。詩人以簡練的文字表達出他的思想和情感,讓人在短短四句詩中感受到了他的觸動和反思。
總體而言,這首《冬至四絕》通過對冬至這一節氣的描繪,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農民的處境。它以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寫作手法,引發讀者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展現了劉克莊作為一位才情出眾的詩人的才華和觸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