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游華嚴寺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古塔東偏景最奇,年深何處認苔基。
碧紗籠毀雷轟壁,黃纈林疏葉脫枝。
鶻沒暮云天杳杳,鶴歸舊里冢累累。
山淚與龍落山帽,雨洗風(fēng)吹在者誰。
|
|
九日游華嚴寺二首解釋: 《九日游華嚴寺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塔東偏景最奇,
年深何處認苔基。
碧紗籠毀雷轟壁,
黃纈林疏葉脫枝。
鶻沒暮云天杳杳,
鶴歸舊里冢累累。
山淚與龍落山帽,
雨洗風(fēng)吹在者誰。
中文譯文:
古塔東側(cè)景色最奇,
歲月流淌,苔蘚生長之處難辨。
碧色的紗簾搖曳飄動,雷聲轟鳴擊打著壁壘,
黃色繩縷的林木稀疏,葉子掉落枝條凋零。
鶻鳥消失于暮色中的云彩,天空遙遠而模糊,
鶴鳥歸還到舊居的墓地,墳?zāi)姑苊苈槁榈嘏帕小?br/> 山峰的淚水與龍的蹤跡掉落在山帽上,
雨水洗凈,風(fēng)吹拂,這些痕跡屬于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華嚴寺的景象,以及歲月流轉(zhuǎn)中的變遷和消逝。古塔作為寺廟的一部分,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苔蘚的生長也使得歷史的痕跡變得模糊不清。碧色的紗簾在雷聲中搖曳,凸顯了歲月累積下的歷史滄桑感。黃色的繩縷的林木稀疏,葉子凋零,也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衰敗。
詩中提到的鶻鳥消失在暮色中的云彩中,鶴鳥歸還到舊居的墓地,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人事的無常。山峰的淚水與龍的蹤跡掉落在山帽上,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歷史的痕跡,但這些痕跡最終會被雨水洗凈,風(fēng)吹拂,使人們思考這些痕跡的意義和存在的真相。
賞析:
這首詩詞以華嚴寺為背景,通過描繪古塔、紗簾、林木和天空中的鳥類等景物,抒發(fā)了對時間的感慨和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作者運用自然景物的描寫,將寺廟中的歷史和人事與自然世界相結(jié)合,構(gòu)建出一幅富有意境和哲理性的畫面。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古塔和紗簾的衰敗、林木的稀疏和鳥類的消逝,突出了歲月流轉(zhuǎn)、事物更迭和生命的短暫。作者通過山峰的淚水和龍的蹤跡,表達了歷史的沉重和自然界的力量,同時也暗示了人類對于歷史和自然的追問和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通過景物的描繪和隱喻的手法,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于時間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深刻思考。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流轉(zhuǎn)和歷史的滄桑,同時也引發(fā)對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媒介,將人類的歷史和命運融入其中,使得詩意更加深遠和抽象,給人以啟發(fā)和思考。
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劉克莊獨特的意境和思想,呈現(xiàn)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追求和哲學(xué)思考。通過觀察自然和寺廟的景物,詩人提出了關(guān)于時間、歷史和生命的問題,引發(fā)讀者對于人生和宇宙意義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意境和思想上都具有獨特的價值,是宋代文學(xué)中的一顆珍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