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眚 / 作者:劉克莊 |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知天罰一只眼。
異哉野老白露團,烈于貴人寒食散。
|
|
目眚解釋: 《目眚》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吃了三百顆荔枝,不知道為何惹來了眼疾。
野外的老人真奇特,像白露一樣純潔,卻比貴族更寒苦。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荔枝象征著人世間的享受和欲望,而眼疾則是一種罰報,暗示人們貪求歡愉的同時也會遭受到一定的懲罰。與此同時,詩中描繪的野老人則象征著自然的純樸和深邃,他們雖然生活艱辛,但卻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和高尚。
賞析:
1.對比的手法:詩中通過對比荔枝和眼疾、野老人和貴人的形象,凸顯了人生中的兩種不同境遇。荔枝象征著世俗的歡愉和享受,而眼疾則是對此的警示和懲罰。野老人代表著自然的純真和深邃,與貴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了貴人身份雖高貴但卻缺乏內在的富足和滿足。
2.隱喻的運用:詩中的荔枝、眼疾、野老人等形象都具有隱喻意義。荔枝代表著人們追求歡愉和物質享受的欲望,眼疾則是對過度追求的懲罰和警示。野老人象征著自然的純樸和智慧,他們雖然生活貧苦但內心卻更加純潔和寬廣。
3.反思人生的意義:通過描繪荔枝和眼疾的對比,詩人呼喚人們反思追求歡愉和物質的真正價值。同時,通過塑造野老人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然和內心寧靜的向往,提醒人們應當追求內在的滿足和智慧的積累。
總體而言,劉克莊的《目眚》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追求和欲望的思考,同時呼喚人們反思內心的真正需要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