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 / 作者:蘇軾 |
百重堆案掣身閑,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筑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云漢更茫然。
|
|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解釋: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百重堆案掣身閑,
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
枕中琴筑落階泉。
這首詩以立秋這個節氣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靈隱寺與周徐二令共同祈求雨水的情景。
譯文:
繁瑣的公務堆積如山,讓我無暇自處,
只有秋天的聲音陪伴著我在床上沉睡。
床下的霜雪滲入房間,月光透過窗戶灑進來,
枕頭中的琴聲與筑聲伴隨著水聲從臺階上飄落。
詩意:
這首詩抒發了蘇軾對時事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百重堆案象征著繁雜的政務,掣身閑表示作者希望能夠擺脫這種束縛,過上安逸自在的生活。一葉秋聲對榻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聲音的傾慕和渴望,在秋天的聲音中找到了舒適和寧靜。床下的雪霜和枕中的琴筑,暗示了作者與自然的親近和和諧。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向往。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于繁瑣事務的厭倦,渴望回歸自然、追求寧靜的心情。詩中所描繪的靈隱寺是蘇軾在杭州的所在地,也是他常常尋求靈感和心靈寄托的地方。整首詩意境幽雅,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和生活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和寧靜境地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農民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痛感。這首詩體現了蘇軾詩歌風格中的豪放和率真,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