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鏡偶吟,贈張道士抱元 / 作者:白居易 |
閑來對鏡自思量,年貌衰殘分所當。
白發萬莖何所怪,丹砂一粒不曾嘗。
眼昏久被書料理,肺渴多因酒損傷。
今日逢師雖已晚,枕中治老有何方。
|
|
對鏡偶吟,贈張道士抱元解釋:
詩詞:《對鏡偶吟,贈張道士抱元》
閑來對鏡自思量,
年貌衰殘分所當。
白發萬莖何所怪,
丹砂一粒不曾嘗。
眼昏久被書料理,
肺渴多因酒損傷。
今日逢師雖已晚,
枕中治老有何方。
中文譯文:
閑暇之余,我對著鏡子思索自己的容顏,年華已逝,容貌逐漸衰老,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實。白發如同萬莖梗,不知何時開始變白,而這丹砂(指丹藥)卻從未嘗試過。
眼睛昏花已久,長時間的讀書和考慮,給予了我的眼睛很大的壓力;肺部的口渴多是因為長期的飲酒所導致的傷害。雖然今天我遇到了這位道士,但已經很晚了,那么在枕頭上如何治療老化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由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所作,通過對自身容顏和身體狀況的反思,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詩人直面鏡中的自己,思考著歲月對容貌的摧殘,白發和皮膚的老化成為他內心的痛楚。
詩中的丹砂一粒指的是神話中能夠延年益壽的丹藥,詩人用它來比喻自己從未嘗試過保養身體的方法,暗示了自己對年老衰弱的無奈。
接著,詩人提及了眼睛昏花和肺部的損傷,這些都是他長期讀書和飲酒所帶來的副作用。他對于時光的流逝和身體的衰老感到深深的憂慮。
最后兩句,詩人遇到了一位道士,希望能夠得到治療老化的方法,但卻覺得時間已經太晚了,無法挽回。這種無奈和對未來的擔憂在詩中得到了生動的描繪。
整首詩以自省和自問的方式,抒發了詩人對自身衰老和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尋求延年益壽之道的追求。通過詩人對自身的反思,讀者也能夠感受到人們普遍面對衰老和時光流逝時的無奈和焦慮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