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葵花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下了江南奏凱回,曹公鞅鞅未忘懷。
爭知野老門庭冷,旌節無心忽自來。
|
|
葵花二首解釋: 《葵花二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下江南凱旋歸來的將軍,他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曹公的功績。詩中也表達了對于榮譽和功業的思考,以及人事無常的感慨。
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葵花二首
下了江南奏凱回,
曹公鞅鞅未忘懷。
爭知野老門庭冷,
旌節無心忽自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一位將軍從江南凱旋而歸。江南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凱旋回來意味著他取得了勝利,帶著榮耀歸來。第二句中的"曹公"指的是曹操,一個古代英勇的將軍和政治家。"鞅鞅"表示他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地留存在將軍的腦海中,說明將軍對曹操的功績和影響仍然深深銘記在心。
第三句"爭知野老門庭冷"表達了將軍回到了家鄉,但發現那些曾經熟悉的老友和門徒卻已經冷淡疏遠。"野老"指的是鄉間的老人,"門庭冷"表示他們對將軍的到來并不熱情。這一句表達了一個常見的現象,即人們常常只關注成功和勝利者,而對失敗或者衰老的人往往冷漠無情。
最后一句"旌節無心忽自來"表達了將軍對于功業和榮譽的思考。"旌節"指的是旗幟和榮譽的象征,"無心忽自來"表示將軍并沒有刻意追求這些榮譽,但它們卻突然降臨到他的身上。這句話表達了人事無常的觀點,強調了命運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
整首詩通過描繪將軍的歸來和內心的思考,呈現了人生的起伏和無常。將軍在勝利歸來后,卻發現家鄉的老友冷淡疏遠,這反映了人們對于勝利者的崇拜和對失敗者的冷漠。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于功業和榮譽的思考,以及對于命運無常的感慨。整首詩簡潔明了,用詞精準,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和對比的運用,傳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