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項使君季約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但見兩眉顰,何曾一饌珍。
節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貧。
琴鶴均為贅,莼鱸頗切身。
蕩山有來雁,莫惜寄聲頻。
|
|
送項使君季約二首解釋: 《送項使君季約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但見兩眉顰,何曾一饌珍。
節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貧。
琴鶴均為贅,莼鱸頗切身。
蕩山有來雁,莫惜寄聲頻。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項使君季約的情景。詩人看到了季約的眉頭緊鎖,意味著他的心情并不輕松愉快。詩人問到,他是否曾經享受過豐盛的飲食。季約的生活過得比寺廟的僧侶還要艱苦,他的家境比起鄉里的人尤為貧窮。季約擁有的琴和鶴都變成了累贅,而莼鱸(一種淡水魚)則是他親身體驗的貧困的象征。雖然在蕩山上有雁飛來,但是不要輕易寄托心聲,因為頻繁寄托也許會引起別人的厭煩。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項使君季約的困境和離別場景,并表達了詩人對他的關切之情。通過對季約的生活狀態的描寫,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貧困和艱苦生活的思考和感慨。琴和鶴在傳統文化中都是高雅和吉祥的象征,然而在這首詩中,它們被描述為累贅,暗示了季約的困境和生活的艱辛。莼鱸則是對季約貧困生活的具體描寫,更加形象地展示了他的困境。最后兩句寄托了詩人對季約的告別之情,提醒他不要過于頻繁地寄托心聲,以免引起別人的煩惱。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項使君季約的深情厚意,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貧困和艱苦的生活狀況。這首詩詞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季約的境遇,同時也引發人們對貧困和人生困境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