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水心先生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一夢孝皇初,恓然四紀馀。
國人莫知我,天下孰宗予。
散地雖無柄,名山盡有書。
烏虖傳萬世,猶足矯玄虛。
|
|
挽水心先生二首解釋: 《挽水心先生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一夢孝皇初,
恓然四紀馀。
國人莫知我,
天下孰宗予。
譯文:
在一場夢中,孝皇剛剛駕崩,
我驚醒后已過了四季的時光。
國中的人們都不了解我,
天下又有誰能理解我?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的內心感嘆和無奈之情表達了他在塵世中的孤獨和被誤解的境遇。孝皇指的是皇帝,可能是指宋哲宗,而“一夢孝皇初”則是指皇帝剛剛去世。作者通過自問“國人莫知我,天下孰宗予”,表達了自己的孤獨與寂寞,感嘆自己無法被世人理解和接納。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困惑。通過對自己境遇的反思,詩人表達了對于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他感嘆自己的存在在世人中被忽視,無法被理解,給人一種無處安放的孤獨感。詩中的“一夢孝皇初”也可理解為作者對于世事變遷的感慨,喚起讀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
第二首:
散地雖無柄,
名山盡有書。
烏虖傳萬世,
猶足矯玄虛。
譯文:
盡管我在散落的土地上無法找到立足之地,
但名山之上無一不有我的著作。
烏虖(音xū)能傳承萬世,
仍然足以修正虛妄的迷惑。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的自信和自豪之情表達了自己的成就和價值。盡管作者在現實世界中無法找到自己的歸宿,但他的文學作品在名山大川之間流傳,成為后人學習借鑒的對象。烏虖傳世,說明作者的作品具有持久的影響力,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修正人們對于虛妄事物的迷惑。
賞析:
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對于自己文學成就的自豪和自信。盡管他在現實生活中可能被人忽視或不被理解,但他的作品卻在文壇上廣泛傳播,成為后人學習的對象。通過對自己作品的贊美和對烏虖的比喻,作者彰顯了自己的價值和影響力,同時也表達了對文學創作的崇尚和對虛妄事物的批判。
總的來說,這兩首詩詞展現了劉克莊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以及他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自信和自豪。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詩人表達了對于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以及對虛妄事物的批判。這些詩詞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審美價值,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感體驗和文化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