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史五言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雖化家為國,其如夏變夷。
可汗僭天子,蕭后作閼氏。
玉檢無升頂,珠襦有裸尸。
未應長樂老,飲酒又吟詩。
|
|
詠史五言二首解釋: 《詠史五言二首》是宋代文人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詠史五言二首》
雖化家為國,其如夏變夷。
可汗僭天子,蕭后作閼氏。
玉檢無升頂,珠襦有裸尸。
未應長樂老,飲酒又吟詩。
譯文:
盡管國家被統一,卻如同夏朝變成夷狄。
可汗篡奪天子的尊號,蕭后成為了閼氏。
玉笄不再高聳,珠襦卻有裸露的尸體。
長樂宮還未成為老人的居所,繼續飲酒吟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的詠史之章,表達了對時局變遷和政治動蕩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詩中提到"雖化家為國,其如夏變夷",暗指當時的統治者將他們自己的家族利益置于國家之上,導致國家的衰落,猶如夏朝由于政治腐敗而被夷狄民族取代。
接著,"可汗僭天子,蕭后作閼氏",指的是北方民族契丹的可汗篡奪了中原的天子地位,而蕭后成為了閼氏,即契丹王室的妃嬪,顯露了當時政權更迭的不穩定性和政治斗爭的殘酷性。
"玉檢無升頂,珠襦有裸尸",描述了社會秩序的混亂和道德淪喪的狀況。玉檢是指婦女婚姻的象征,沒有了高聳的玉笄,代表著家風敗壞;珠襦則是指婦女的服飾,有裸露的尸體,暗示社會道德的墮落和人們的悲慘遭遇。
最后兩句"未應長樂老,飲酒又吟詩",表達了詩人對長樂宮的思念和對安寧幸福生活的向往。長樂宮是古代帝王的居所,詩人希望長樂宮仍然是年輕人歡聚的地方,而自己則可以在那里盡情地飲酒吟詩,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宋代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反映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既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批判,也是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