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林逮贄卷因以送行 / 作者:劉克莊 |
都忘幾桉有華箋,但怪虹光夜屬天。
唐律胚胎梨嶺作,古文骨髓艾軒傳。
蚤陳董大夫三策,肯覓原夫輩一聯。
若過溪邊叩宗旨,為余問訊玉堂仙。
|
|
答林逮贄卷因以送行解釋: 《答林逮贄卷因以送行》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都忘幾桉有華箋,
但怪虹光夜屬天。
唐律胚胎梨嶺作,
古文骨髓艾軒傳。
蚤陳董大夫三策,
肯覓原夫輩一聯。
若過溪邊叩宗旨,
為余問訊玉堂仙。
中文譯文:
都忘記了幾時有華麗的箋紙,
只怪虹光只在夜晚天空中出現。
唐律在胎中形成,如梨嶺一般。
古文如骨髓,艾軒傳承其中。
早早陳述董大夫的三條計策,
是否愿意尋找那位原來的同輩詩人聯句。
如果你經過溪邊,向那位宗旨請教,
請代我向那位在玉堂中仙人問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的回答給林逮的贄卷,并以此送行的作品。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林逮的贊賞和敬意,并以自己的詩詞才華來回應他的贈詩。
首先,詩人說自己已經忘記了幾時開始使用華麗的箋紙,只怪虹光只在夜晚天空中出現,暗示了他在創作詩詞時的默默努力和創造力。接著,詩人提到唐律和古文,唐律指的是唐代的律詩,而古文則是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詩人將唐律比喻為胚胎,在梨嶺中形成,暗示了他對唐代律詩的學習和傳承。古文則被比喻為骨髓,艾軒傳承其中,表達了他對古代文學的研究和吸收。
接下來,詩人向林逮陳述了董大夫的三條計策,表示自己早早就準備好了回應他的聯句。然后,詩人詢問是否能夠找到那位原來的同輩詩人,意味著他希望和林逮進行詩詞交流和對答。最后,詩人鼓勵林逮,如果他經過溪邊并有機會拜訪那位詩人,可以代他向那位在玉堂中的仙人問候。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林逮的欣賞和敬意,同時展示了自己的詩詞才華和對古代文學的研究。詩人以自己的詩詞回應林逮的贄卷,傳遞了對詩詞創作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責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