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澗寺 / 作者:劉克莊 |
齊人陳跡此流傳,班史蘇詩豈必然。
故老皆言家即寺,癡兒誤入海求仙。
莫將劉項分羹鼎,來涴巢由洗耳泉。
欲采菖蒲無覓處,且隨簫鼓樂新年。
|
|
蒲澗寺解釋: 《蒲澗寺》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蒲澗寺
齊人陳跡此流傳,
班史蘇詩豈必然。
故老皆言家即寺,
癡兒誤入海求仙。
莫將劉項分羹鼎,
來涴巢由洗耳泉。
欲采菖蒲無覓處,
且隨簫鼓樂新年。
中文譯文:
在蒲澗寺附近人們傳頌著昔日齊人的事跡,
雖然在史書和蘇軾的詩中并沒有必然的記載。
老人們都說家就是寺廟,
傻小子誤闖海洋尋求仙境。
不要以為劉邦和項羽會分得皇權和尊榮,
來到這里,洗凈耳朵的泉水將化解爭斗。
想要采摘菖蒲,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
就隨著簫聲和鼓點歡慶新年吧。
詩意和賞析:
《蒲澗寺》這首詩詞以古典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詩中描述了蒲澗寺附近傳承的齊人事跡,暗指歷史中的英雄人物與故事,并以班固和蘇軾為例,說明即使在正史和名家詩作中也不能完全捕捉到歷史的全部。
作者通過描述老人們將家比作寺廟的說法,表達了對家庭和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和推崇。同時,詩中的“癡兒誤入海求仙”也暗示了年輕人對未知事物的追求和冒險精神。
詩的后半部分,劉克莊以劉邦和項羽的歷史故事為象征,呼應了詩的開頭。他表達了對權力爭奪和紛爭的不滿,希望像涴巢洗耳泉一樣,通過某種方式來消解和化解這些爭斗,以實現和諧與和平。
最后兩句“欲采菖蒲無覓處,且隨簫鼓樂新年”,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菖蒲在中國文化中具有象征吉祥和清香的意義,而簫鼓則代表著歡樂和慶祝。通過這樣的描寫,劉克莊表達了對新年和未來的希望,以及對快樂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傳統、人生和美好生活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和諧、和平和幸福的追求。同時,通過古代典故和象征性的描寫,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韻味,給讀者留下深思和聯想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