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筆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老子歸來作麼生,掃空諸有覺身輕。
觸蠻大戰兩蝸角,甫白相酬二鳥鳴。
煨芋僧高曾約話,負苓者黠不傳名。
世間無過村田樂,莫怪龐公懶入城。
|
|
試筆二首解釋: 《試筆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老子歸來作何事,一切苦惱都消失。
觸及蠻夷之戰爭,只是兩只蝸牛爭斗。
甫白相酬二鳥鳴,它們回應了我的呼喚。
煨芋僧高曾交談,負苓者心機難明。
世間最快樂的是村田,不要怪罪龐公不愿進城。
詩意:
這首詩以一種調侃和幽默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的看法和態度。詩中的人物和場景都帶有一種夸張和諷刺的色彩,旨在揭示人世間的荒謬和繁瑣,以及追求寧靜和自由的追求。
賞析:
1.詩的開頭,“老子歸來作麼生”,以老子的身份為引子,暗示了作者對于世俗紛擾的反思。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追求自然和寧靜的生活方式。作者通過這一引子,表達了對于世俗繁瑣的抱怨和對于寧靜自由的向往。
2.“觸蠻大戰兩蝸角”,這句詩以夸張的方式描繪了一場荒謬的戰爭,將戰斗的雙方比作兩只蝸牛,暗指戰爭的荒誕無意義。這里作者通過對戰爭的諷刺,表達了對于戰爭和暴力的反思。
3.“甫白相酬二鳥鳴”,這句詩以幽默的方式描繪了作者與鳥語的互動。作者呼喚鳥兒,鳥兒回應了他的呼喚,展現了與自然界的和諧共處。
4.“煨芋僧高曾約話,負苓者黠不傳名”,這兩句詩描述了作者與僧人的交談。其中“煨芋僧高曾約話”可能是暗指與僧人的深入對話,探討人生的意義和追求。而“負苓者黠不傳名”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某種難以理解的人或事的疑惑和困惑。
5.最后兩句“世間無過村田樂,莫怪龐公懶入城”,以幽默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于寧靜鄉村生活的向往。作者認為最快樂的生活方式是在村田中,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受世俗的約束。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夸張、諷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作者對于世俗繁瑣和戰爭的反思,以及對于寧靜自由的向往。同時,詩中的人物和場景都帶有一種夸張和幽默的色彩,讓人在欣賞之余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調侃和嬉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