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者院池上作 / 作者:蘇軾 |
下馬逢佳客,攜壺傍小池。
清風亂荷葉,細雨出魚兒。
井好能冰齒,茶甘不上眉。
歸途更蕭瑟,真個解催詩。
|
|
道者院池上作解釋:
《道者院池上作》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下馬逢佳客,
攜壺傍小池。
清風亂荷葉,
細雨出魚兒。
井好能冰齒,
茶甘不上眉。
歸途更蕭瑟,
真個解催詩。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道者院池邊遇到一位友人的情景。蘇軾下馬迎接這位佳客,一起靠近小池塘。清風拂動荷葉,細雨滴落池水,魚兒因此躍出水面。水井的水非常涼爽,能讓人的牙齒感到冰冷;喝的茶也很香甜,甚至能讓人體味到頂端的眉毛。然而,回程的路途卻更加寂寥凄涼,這樣的情景激發了蘇軾創作詩歌的靈感。
賞析:
《道者院池上作》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在小池邊與友人相遇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致的細膩觀察和情感的抒發。
首先,詩詞開篇描寫了蘇軾下馬迎接友人,顯示出作者親切待客的態度。攜壺傍小池,形象地表現了他們一同靠近池塘,享受自然的美好。
接著,蘇軾運用清風亂荷葉、細雨出魚兒的描寫手法,創造出一幅細膩而生動的畫面。清風拂動荷葉,使得荷葉搖曳生姿,給人帶來一種清新的感覺;而細雨滴落池水,引起魚兒驚起水面,為詩境增添了一抹生動的景色。
接下來,蘇軾通過描寫井水和茶的品質,展示了主人的好客和對生活細節的關注。井水的冰涼令人感到清爽,茶的香甜滋味讓人愉悅,這種對細節的描寫表現了蘇軾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歸途更蕭瑟,真個解催詩"表達了蘇軾在回家的路上感到寂寥凄涼,同時也展示了他作為一位文人,詩歌創作的內在驅動力。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對自然景致的細膩描繪和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同時通過對歸途的寂寥表達了他作為文人的情感體驗。這首詩詞以細膩的觀察力和深情的抒發,展現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生活的熱愛。
|
|